油气长输管道安全管理规定?
一、油气长输管道安全管理规定?
安全管理规定如下: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工业压力管道安全管理,有效预防事故发生,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根据国务院《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国务院对确需保留的行政审批项目设定行政许可的决定》、《山东省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和国家有关规定,结合我省实际,制订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所称工业压力管道是指在《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规范的压力管道范围内,企业、事业单位内部用于输送工艺介质的工艺管道及辅助管道和安全保护装置与附属设施,不包括压力管道中的燃气、热力等公用管道和长输管道。
第三条 工业压力管道的安全监察工作由各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负责。
工业压力管道的设计、制造、安装、使用、检验活动涉及的各级人民政府主管部门应当负责相关的安全管理工作。
第二章 使用安全要求
第四条 工业压力管道使用单位是安全生产责任主体,应当对本单位的压力管道的使用安全全面负责,并严格履行以下职责:
(一)贯彻执行本规定和有关压力管道安全的法律、法规、国-家-安-全技术规范和国家现行标准,建立健全压力管道安全责任制和管理体系,在管理层设有专门人员负责压力管道安全管理工作。安排具备相应资格的人员从事压力管道的安全管理、操作和维修工作。
(二)建立健全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和生产操作规程,对压力管道的安全管理内容作出明确规定并有效实施。
(三)建立压力管道技术档案和压力管道标识管理办法,使用的压力管道必须符合国家的有关规定。
(四)新建、改建、扩建工业压力管道及其安全设施时,应当坚持安全生产“三同时”原则,应当选用依法取得压力管道设计许可证和压力管道安装许可证的单位负责设计和施工;选用的工业压力管道元件为依法取得国务院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许可的单位制造的合格产品。新建、改建、扩建的工业压力管道不符合国家有关规定时,应当拒绝验收。
(五)工业压力管道安全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能够严格遵守有关安全法律、法规、技术规程、标准和企业的安全生产制度。
(六)输送可燃、易爆或者有毒、有腐蚀性介质的工业压力管道的使用单位应当建立事故预防方案(包括应急措施和救援方案),建立抢险队伍,并且定期演练。
(七)到企业所在地的县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办理使用登记。
(八)制订工业压力管道定期检验计划,按时向国务院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核准的检验检测机构(以下简称检验检测机构)申请定期检验;并根据要求适时安排在线检验,做好日常安全检查和维修保养。
(九)对事故隐患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排查整治,重大事故隐患评估报告书和治理方案应当以书面形式报告当地县(市、区)人民政府及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质量技术监督部门。
(十)按照国家规定及时如实报告工业压力管道事故,保护事故现场,并协助做好事故调查和善后处理工作,认真总结经验教训,防止事故的发生。
第五条 新建、扩建、改建工业压力管道应当由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向县级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书面告知,并向检验检测机构申请进行监督检验。未经监督检验或者监督检验不合格,不得交付使用。
对工业压力管道进行重大改造时,其技术和管理要求应与新建工业压力管道的要求一致。
第六条 工业压力管道使用单位的管理制度应当对下列事项作出明确规定,并落实到具体岗位和人员:
(一)在用工业压力管道需要进行一般检修时,其检修方案由使用单位技术负责人和安全责任人批准。(二)在用工业压力管道需要进行改造时,向县级质量技术监督管理部门进行书面告知,并报经检验检测机构监督检验合格。
(三)按期申请定期检验,并且保证安全状况等级达到符合工业压力管道安全使用要求。
第七条 从事工业压力管道安全管理、操作、维修、焊接等作业的人员(以下简称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应当按照《国务院对确需保留的行政审批项目设定行政许可的决定》和国家质检总局《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监督管理办法》,依法取得《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证》,经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考核合格,取得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资格证书。
第三章 安全监督管理
第八条 工业压力管道设计单位应对所设计的工业压力管道安全技术性能负责。
工业压力管道元件制造单位应对其制造的工业压力管道元件产品安全质量负责。
工业压力管道安装单位应对其所安装的工业压力管道工程安全质量负责。
工业压力管道的设计单位、元件制造单位和安装单位应当依据国务院《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国务院对确需保留的行政审批项目设定行政许可的决定》和《山东省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的规定,依法取得压力管道设计许可证、压力管道安装许可证和压力管道元件制造许可证,方可在批准范围内从事工业压力管道的设计、制造、安装活动。
第九条 从事工业压力管道检验的检验检测机构应当依法取得国务院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许可的检验检测资格。
第十条 按照“属地管理”和“谁主管谁负责”、“谁发证谁负责”的原则,严格落实安全生产政府监管责任制,对每一个工业压力管道使用单位都要明确企业主体责任人和政府监管责任人。
第十一条 政府有关部门依照法定程序、条件和要求,负责工业压力管道设计、元件制造、安装与改造施工和检验检测的行政许可工作。按照权责一致原则,负责许可发证的部门同时对安全生产监管负责。
第十二条 政府有关部门应当按照本规定和国家有关工业压力管道的相关法规、规范,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原则,对工业压力管道的设计、制造、安装、使用、检验、修理改造单位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并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确定预防性安全检查的重点和方式,对工业压力管道安全检查中发现的安全隐患要及时下达整改指令,督促抓好整改。
发现已经取得许可的单位和个人不再符合许可条件,要依法令其停产整顿,经过整顿仍达不到安全条件的,依法撤销许可。
第十三条 负责接受工业压力管道安装告知的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等部门,应当及时安排开展现场安全监察。
第十四条 有关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对涉及工业压力管道的建设工程进行“三同时”审查和安全生产许可证审查时,应当查验相关工业压力管道设计、安装单位的资质和压力管道使用登记、监督检验、定期检验的情况是否符合规定。
第十五条 从事压力管道检验检测的单位应当依据《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核准规则》,取得国务院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核准的检验检测资格,并对其检验检测结果的正确性负责。
第十六条 对违法从事工业压力管道设计、制造、安装、改造、使用、检验检测活动的,政府有关部门应严格依法查处,并监督有关单位切实消除安全事故隐患。
二、油气输送管道和油气长输管道有什么区别?
油气输送管道:包括城市油气管道、油田内部和外部管道等; 油气长输管道:专指长途输送油气的钢制管道。
三、油气长输管道应进行单独试压的管段是?
一般情况下,在线路部分,应以阀室为界,进行分段单独试压;或以站场为界,30-50为段进行整体试压。
其中线路上的主阀门隔离开。
在站场内部,可将按工艺流程将阀门或设备隔离开,进行分段试压。
试压用水比较安全,全是清管麻烦。
气试较危险,但在特殊地段,也可采用,只是方案得经批准为妥。
四、长输管道和外输管道的区别?
长输管道和外输管道都是石油和天然气输送的重要管道,但它们在输送距离、规模和重要性方面存在一些区别。长输管道是指连接石油天然气产地与消费地的长距离输送管道,通常跨越多个地区和国家。长输管道具有较大的输送距离和规模,因此需要在管道设计、建设和运营方面投入大量资金和技术力量。同时,长输管道的建设和维护需要得到多个地区政府和相关机构的支持和协调,以确保管道的安全和稳定运行。相比之下,外输管道是指将石油和天然气从产地输送到港口或边境口岸的管道,通常只覆盖较短的输送距离。外输管道的规模相对较小,但仍然需要专业的技术和设备来确保安全、高效的输送。外输管道的重要性在于将石油和天然气输送到消费市场,以满足当地居民和企业对能源的需求。此外,长输管道和外输管道在管道材料、设计压力和管径等方面也可能存在差异。长输管道通常采用高强度材料和更高的设计压力,以确保管道的安全性和稳定性。而外输管道则可能采用不同的材料和设计,以满足当地的地质条件和市场需求。总之,长输管道和外输管道都是石油和天然气输送的关键组成部分,但在输送距离、规模和重要性方面存在差异。了解这些差异有助于更好地理解能源输送和市场需求的实际情况。
五、集输管道与长输管道的区别?
集输管道包括从单个油(气)井到油(气)处理厂(或处理装置)的出油(气)管道,以及从处理厂到油(气)库或长输管道首站的集油(气)管道,在我国油气集输管道均由油田管理。集输管道的特点是口径小,压力低,管材多采用钢管。
长输管道系指产地、储存库、使用单位间的用于输送商品介质的管道
从上面可以看出两者的区别:
1.管理方不一样
2.输送介质不一样
六、油气集输的油气集输?
油气集输就是把油井生产的油气收集、输送和处理成合格产品(油气水)的过程。这一过程从油井井口开始,将油井生产出来的原油进行集中和必要的处理或初加工,使之成为合格的原油后,再送往长距离输油管线的首站外输。或者送往矿场油库经其他运输方式送到炼油厂或转运码头;合格的天然气集中到输气管线首站,再送往石油化工厂、液化气厂或其他用户。概括地说,油气集输的工作范围是指以油气井为起点,矿场油气库或输油、输气管线首站为终点的矿场集输。一般油气集输系统包括:油气井、计量站、接转站、集中处理站,这叫“三级布站”。也有的是从计量站直接到集中处理站,这叫“二级布站”。油气处理、注水、污水处理及变电站在一起的叫做联合站。油井、计量站、集中处理站是收集油气并对油气进行处理净化的主要场所,它们之间由油气收集和输送管线连接。石油和天然气由油井流到地面以后,又如何把它们从一口口油井上集中起来,并把油和气分离开来,再经初步处理成为合格的原油和天然气分别储存起来或者输送到炼油厂,这就是通常称之为的“油田集输技术”或“油田地面建设工程”(图5.11)。图5.11 油田油气集输工艺流程示意图
七、石油集输管道与长输管道的界限?
石油集输管道和长输管道这两个术语的界限,其实是有点模糊的。一般来说,长输管道是一种较大口径、较长长度、沿线经过多个省市的管道,主要用于输送天然气和石油等能源。
而石油集输管道则是一种专门输送石油的管道,它通常是在油田或者原油储存站建设的短管道,一般长度不超过100公里,口径也比较小。不过,由于两者都涉及到石油输送,所以在实际应用中,有些管道可能既可以归属于长输管道,也可以视作石油集输管道。
八、长输管道的定位?
你们是分包单位还是总包单位定位是由总包单位依据图纸,利用设备实现桩号定位。然后总包单位交给各分包单位图纸,交桩。最后由各分包单位负责测量放线和具体的施工。
九、长输管道的分类?
1 GA1级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长输管道为GA1级;
(1)输送有毒、可燃、易爆气体介质,最高工压力大于4.0MPa的长输管道;
(2)输送有毒、可燃、易爆液体介质,最高工作压力大于或者等于6.4MPa,并且输送距离(指产地、储存地、用户间的用于输送商品介质管道的长度)大于或者等于200km的长输管道。
2GA2级
GA1级以外的长输(油气)管道为GA2级。
十、长输管道的发展前景
长输管道的发展前景
长输管道是连接油气资源开发地和消费市场的重要方式,对于确保能源安全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随着国内石油和天然气需求的不断增长以及资源开发的深入推进,长输管道在我国的能源运输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那么,长输管道在今后的发展中有着怎样的前景呢?
市场需求推动发展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能源消费需求与日俱增。石油和天然气作为主要的能源来源,其供应与运输具有高度的关联性。长输管道作为石油和天然气运输的主要方式之一,能够满足大量能源的长距离输送需求。因此,从市场需求角度来看,长输管道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根据国内能源需求的预测分析,未来我国对石油和天然气的需求仍将保持稳定增长。随着国内资源逐渐枯竭,能源的进口依赖程度将进一步加大。长输管道的发展将有助于保障石油和天然气供应的稳定性,提升国家的能源安全。
技术创新提升效率
长输管道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取得了显著的发展,不断提升了运输效率。随着技术的创新,未来长输管道的运输效率将进一步提升。
一方面,长输管道的建设采用了先进的施工技术,例如管道铺设、防腐蚀技术等。这些技术的应用使得管道的建设速度更快、质量更高,减少了建设成本和运营风险。
另一方面,长输管道的运输技术也在不断改进。例如,引入了智能监测系统,能够实时监测管道的运行状态和安全性,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提高了管道的可靠性和运输效率。
环保要求推动转型
随着全球环保意识的提高,石油和天然气行业也面临着环保压力。长输管道作为能源运输的重要方式,必须符合环保要求,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为了应对环保挑战,长输管道的设计和运营需要更加注重环境保护。例如,在管道建设中采用新型的环保材料,减少对土壤和水源的污染;加强管道的泄漏监测和事故应急处理能力,降低事故发生的概率和影响。
此外,长输管道还可以与可再生能源结合,推动能源结构的转型升级。通过将水力发电、风力发电等清洁能源与长输管道进行协同开发和利用,既提高了能源的可持续利用率,又减少了对化石能源的依赖。
政策支持促进发展
为了推动长输管道的发展,我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政策,为长输管道的建设和运营提供了政策保障。
首先,我国加大了对能源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力度,提出了“一带一路”倡议等重大国家战略。这些政策旨在加强国际合作,推动能源资源的共享和优势互补,为长输管道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市场机遇。
其次,我国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法规和标准,规范长输管道的建设和运营。例如,制定了《长输管道安全管理条例》,明确了长输管道的建设、运行、维护和环境保护的要求,提高了管道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此外,政府还鼓励企业创新技术、提高自主研发能力,推动长输管道技术的升级和发展。
风险与挑战
长输管道的发展虽然前景较好,但也面临一些风险和挑战。
首先,管道建设和运营需要巨大的资金投入,而且周期较长。受到资金和时间等因素限制,长输管道的建设项目风险相对较高。
其次,长输管道的安全问题是一个重要的风险因素。由于管道覆盖范围广,存在外部破坏、泄漏等安全风险,需要加强安全管理和监测能力,及时发现并处理问题。
此外,国内外能源市场的竞争也是一个挑战。随着技术的发展,其他能源运输方式的竞争力逐渐增强,长输管道需要不断创新,提高运输效率和服务质量,保持竞争优势。
总结
长输管道作为我国能源运输的重要方式,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市场需求的持续增长、技术创新的推动、环保要求的引导以及政府政策的支持,将为长输管道的发展提供强大的助力。同时,管道建设和运营中也面临一定的风险和挑战,需要加强安全管理和技术创新,提高能源运输的效率和环保水平。
相信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能源需求的增长,长输管道必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为我国能源安全和经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