烹饪一词最早出现于哪本书?

[field:writer/] 匹配五金 2024-10-17 04:33 0 0条评论

一、烹饪一词最早出现于哪本书?

烹饪一词,最早见于2700年前的曲籍《易经·鼎》中,原文为“以木巽火,亨饪也。”《易经》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它在宗教迷信外衣下,介绍当时社会状况,保存了一些古代朴素辨证法的思想。“鼎”是先秦时代的炊、食共用器,形似庙里的香炉,初为陶制,后用铜制,还充当祭祀的礼器。“木”指燃料,如柴、草之类。“巽”的原意是风,此处指顺风点火。“亨”在先秦与烹通用,为煮的意思。“饪”既指食物成熟,也指食物生熟程度的标准,是古代熟食的通称。

“以木巽火,亨饪也”就是:将食物原料置放在炊具中,添加清水和味料,用柴草顺风点火煮熟。由此可知,烹饪这一概念在古代包括了炊具、燃料、食物原料、调味品以及烹制方法诸项内容,反映出奴隶社会时期先民生活状况及其对饮馔的认识。还由于古代厨务没有明显分工,厨师既管做菜,又管做饭,还要酿酒、造酱、屠宰、储藏,因此烹饪一词,在古代实际是食品加工制作技术的泛称。

二、中国的美术一词最早出现于哪本书?

《美术革命》。

中国古汉语里本来没有“美术”二字,是从日语里面借过来的。1785年时日本参加万国博览会展示他们维新以来的成就,当时日本根据art一词第一次在日语中使用“美术”这个词。但是当时的美术主要是用来指工艺技术,例如产品设计等。1896年时日本兴起传统主义运动,岗苍天新提出应当复兴日本的传统文化,将日本传统艺术也纳入“美术”的范围,美术的范畴开始变广泛。

中国第一个将美术这个词引进的人是吕凤子。他去日本东京美术学校留学回来后,回国创办了中华美术学校。是中国最早的现代美术学院。(在此之前晚清时期李瑞清创办的两江师范学堂有图画科,但其功用主要是教地方女子如何做女工,如绣花等。不能算是真正的美术学院)

三、中国的“美术”一词最早出现于哪本书?

吕澄,上海美专教务长,也是位佛学家,在与陈独秀辩论《美术革命》是提出首先应当确定“美术”是什么。

四、体育一词最早出现在哪?

体育一词在今天虽然被译作physical education、sport、sports,但是体育一词却不是译自于英文,而是来自于日文,是直接借用日文中的“体育”一词。不过,日本在physical education一词的翻译上并不是一步到位译作“体育”的,而是经历了从译作“身体(之)教育”、“体教”、“身教”到译作“体育”的日文化过程,这一过程是在19世纪70年代完成的。我国体育历史悠久,但“体育”却是一个外来词。它最早见于20世纪初的清末,当时,我国有大批留学生东渡去日本求学,仅1901年至1906年间,就有13000多人。其中,学体育的就有很多。回国后,他们将“体育”一词引进到中国。   在我国,“体育”这个词最早见于1904年,在湖北幼稚园开办章程中提到对幼儿进行全面教育时说:“保全身体之健旺,体育发达基地。”在1905年《湖南蒙养院教课说略》上也提到:“体育功夫,体操发达其表,乐歌发达其里。”

五、学习一词。最早在哪里出现的?

“学习”一词最早出自孔子。孔子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è)乎?”①意思是,学了之后及时、经常地进行温习和实习,不是一件很愉快的事情吗?很明显,学习这一复合名词,就是出自孔子的这一名言。

学习[xué xí]

基本释义:通过阅读、听讲、研究、实践等获得知识或技能的过程

详细释义:

1、小鸟学飞。《礼记·月令》:“鹰乃学习。” 陈澔 集说:“学习,雏学数飞也。”

2、从阅读、听讲、研究、实践中获得知识或技能。《史记·秦始皇本纪》:“士则学习法令辟禁。” 宋 叶适 《毛积夫墓志铭》:“稍长,亲师友,学习今古。” 毛泽东 《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第一章第四节:“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

3、明清时称在某一部门实习的官员或侍从等为学习。明·刘若愚 《酌中志·内臣职掌纪略》:“灵台,掌印太监一员,近侍佥书数员,看时刻近侍三十馀员,学习数十员。” 清·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一:“又大拜不阶,协办枢廷不始学习,皆异数也。”

造句:

1、我们学习要踏实认真,不要好高骛远。

2、青少年要珍惜时间,努力学习,莫等闲白了少年头。

3、学习外国的经验,要结合中国的国情,不能抄袭别人的做法。

4、对待学习较差的同学,我们要帮助他,不要耻笑他。

5、我一定要为父亲争气,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参考资料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新华字典》.北京:商务印书馆,2011

六、书法这一词,最早出现在哪本典集里?

来源于《论语》

你不会,可以百度。

七、消渴一词最早出现在哪一本书上?

消渴泛指以多饮、多食、多尿、形体消瘦,或尿有甜味为特征的疾病。本病在《内经》中称为“消瘅”。口渴引饮为上消;善食易饥为中消;饮一漫一为下消,统称消渴。出自《黄帝内经》《灵枢·五变》、《素问·通评虚实论》等篇。《黄帝内经》又称《内经》,是中国最早的典籍之一,也是中国传统医学四大经典之首。相传为黄帝所作,因以为名。但后世较为公认此书最终成型于西汉,作者亦非一人,而是由中国历代黄老医家传承增补发展创作而来。

八、“小康”一词最早见于哪本书?

“小康”一词最早出现在我国最古老的诗歌经典《诗经》中:“民亦劳动止,汔可小康”。这是“小康”一词在中国文化中第一次出现。《辞海》中,“小康:指家庭生活比较宽裕,可以安然度日。”

九、小说一词最早见于哪本书?

庄子·外物

小说一词最早出现于《庄子·外物》:「饰小说以干县令,其于大达亦远矣。」庄子所谓的「小说」,是指琐碎的言论,与小说观念相差甚远。中国小说最大的特色,便自宋代开始具有文言小说与白话小说两种不同的小说系统。

十、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哪本书?

“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

根据我国古代历法, 农历八月十五日,在一年秋季的八月中旬,故称“中秋”。一年有四季,每季又分孟、仲、季三部分,因此秋中第二月叫仲秋,到唐朝初年,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新唐书·卷十五 志第五·礼乐五》载“其中春、中秋释奠于文宣王、武成王”,及“开元十九年,始置太公尚父庙,以留侯张良配。中春、中秋上戊祭之,牲、乐之制如文”。据史籍记载,古代帝王祭月的节期为农历八月十五,时日恰逢三秋之半,故名“中秋节。